守护水源的“使者” 总有机碳toc分析仪
- 时间:2020-04-18
- 人气:101
总有机碳(TOC)是水质检查的重要指标。在人们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强烈期望之下,总有机碳(TOC)分析仪诞生了。人类生活与环境承载力密切相关
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,倒映着大大小小的岛屿,形成一道美丽的内海风光。不过,本应外出打渔的渔船却都滞留在港口中。离近后才发现海面上覆盖着深红色的浑浊物,弥漫着不详的气息。
1970年代到1980年代上半期,东京湾、伊势湾、濑户内海、琵琶湖等封闭性水域,由于生活废水和工厂废水流入引发的水质污染成为社会性问题。其中,赤潮的发生就是一次惨痛的教训。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,臭气熏天,渔业和观光产业遭受巨大损失。一些新闻报道甚至将发生赤潮的深红色海面称为死海。
1972年在濑户内海发生的大规模赤潮事件,刷新了历史总有机碳toc分析仪上最多的1428条养殖幼年黄鰤鱼窒息死亡的纪录,损失金额达到71亿日元。以此事件为开端,引发了渔业从业者的播磨滩赤潮诉讼。渔业从业者对国内及沿岸的工厂进行投诉,要求赔偿约19亿日元,并立即终止有害污水排放。
迫在眉睫的分析方法
当然,政府方面也不会袖手旁观。1971年国家开始实行水质污染防治法,对废水处理装置排放的所有废水所含污染物质的总量进行了规定,工厂充当其冲。在1979年对代表性污染原因物质有机物的碳含量做出进一步严格的规定。而后,管理对象逐渐扩大到氮、磷元素,同时对流域内的下水道展开修整,强化排水水质监督力度,不断提升废水处理能力。
其中,总有机碳(TOC)分析仪能够对作为一般性污染物的有机物进行快速、准确的分析,受到世人关注。
在此之前,人们采用生物化学需氧量(BOD)和化学需氧量(COD)作为有机物水质污染的检测指标,无法直接检测有机物。通过水中微生物的耗氧量、COD通过有机物氧化过程消耗的氧化剂的总量来间接推断有机物的含量,这一过程难免会产生误差,而且相当耗时。
相对而言,TOC分析仪通过高温燃烧水试剂,对构成有机物的碳元素(有机碳)进行直接检测,能够实现快速、准确的分析,从而成为检测有机物污染的有效指标。内容为将水试剂在950℃高温的电炉中进行燃烧,有机物中的碳生成二氧化碳,通过分析二氧化碳来计算TOC的总量,这种方法有望一次性解决BOD、COD方法面临的不足。